在上门静点服务中,药品管理是保障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。
采购环节,提供上门静点服务的机构必须从正规、有资质的医药供应商处采购药品。仔细查验供应商的经营许可证、药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等,确保每一批次药品来源可靠,从源头杜绝假药、劣药流入。
药品储存同样重要。机构需配备专门的药品储存空间,依据药品特性调节温湿度。比如,部分需冷藏的药品,要放置在 2 - 8℃的冰箱中;常温保存的药品,储存环境温度应在 10 - 30℃,相对湿度保持在 35% - 75%。同时,药品要分类存放,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,便于取用,防止过期药品被误拿。
上门静点前,医护人员会再次核对药品信息。除了药名、规格、数量、有效期,还会仔细查看药品外观,如有无浑浊、沉淀、变色、包装破损等问题,若发现异常,坚决不使用。
在静点过程中,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药品输注速度,避免因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药效与患者安全。医护人员全程密切观察药品在输液器中的流动情况,防止出现堵塞、漏液等状况。
静点结束后,若有剩余药品,医护人员会根据药品性质与相关规定妥善处理。对于开封但未使用完的药品,如无特殊储存要求且短期内可再次使用,会指导患者正确保存;若药品已不符合使用标准,则按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带回机构,集中销毁,杜绝药品随意丢弃或流入非法渠道,全方位保障上门静点药品管理的规范与安全。